教育部在 2024 年 11 月发布的《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》中明确提出 ——核心目标:2030 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,培养适应 AI 时代的创新型人才。
此后,各省市相继出台相关政策,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、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,并已取得一定成效。
广东省
《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》
课程体系:分 “体验(小学 1-4 年级,≥6 课时 / 年)- 理解(小学 5-6 年级及初中,≥10 课时 / 年)- 设计(高中,≥1 课时 / 2 周)” 三阶段,强化数据、算法、算力,融入大语言模型。
《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框架》四大维度:人智观念、技术实现、智能思维、伦理责任(13 个二级指标),强调数据安全与技术向善。
北京市
《中小学 AI 教育工作方案(2025-2027)》
全覆盖目标:2025 年秋季起,中小学 AI 通识课≥8 课时 / 年,建设 “京娃” 智能系统,开发 “教育 AI 应用超市”(11 个应用场景)。
浙江省
《“人工智能 + 教育” 行动方案(2025-2029)》
分阶段推进:2025 年建实验基地,2027 年算力调度机制,2029 年基础设施全覆盖;探索 “AI+X” 跨学科课程,建设教育大模型。
江苏省(南京市)
《中小学 AI 教育行动计划(2025-2027)》
关键举措:2025 年 100% 开课,投入 2300 万元建实验室,“十百千万十万” 师资工程(培养 100 名首席教师),构建 “人机共教” 模式。
上海市
《AI 赋能基础教育行动方案(2024-2026)》
课程落地:义务教育 4、7 年级设《人工智能基础》(每周 1 课时),高中深化内容;建市级资源库,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。
河南省
《“AI + 教育” 三年行动计划(2025-2027)》
体系构建:基础教育探索、职业教育突破、高等教育推广;建 AI 学科集群,推动 “AI+X” 融合,2027 年建成人才培训体系。
四川省
《AI 赋能高等教育十条措施》
高校改革:支持增设 AI 专业,建设 “AI+X” 双学位,开发通识课与新教材,强化产教融合(如计算机、数学交叉)。
安徽省
《普通高校 AI 通识课通知》
高校覆盖:2025 年春季起,本科院校全覆盖,线上教学,涵盖 AI 基础与 “AI+” 应用场景,强化学生素养。
辽宁省
《中小学 AI 教育实施方案》
三步走战略:2025 年顶层设计(100 + 特色课),2027 年 30 个省级基地,2030 年全覆盖;小学≥16 课时 / 学期,初中≥20 课时,设 “AI 伦理” 必修单元。
福建省(厦门市)
《AI 赋能教育工作方案》
区域目标:2027 年形成本地课程体系,2030 年规模化应用;推动 “AI+X” 课程,建教育大模型,“按用付费” 引入社会资源。
宁夏
《AI 赋能基础教育实施方案》
阶段目标:2027 年普及 AI 教育,建成课程 / 师资 / 管理 / 评价体系;2030 年实现全场景教育变革,构建创新教育生态。
山西省
《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工作的通知》
5 市(太原、大同、吕梁等)建设 AI 教育基地,推动校本课程、学科融合与教学方式变革。
天津市
《加强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应用的指导意见》《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应用指南(试行)》
高校为 2024 级本科新生开 AI 通识课(如南开大学、天津大学,32/16 课时,全市共享)。
贵州省
《省教育厅关于印发〈贵州省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〉的通知》
将 AI 融入中小学科学教育,开发 “喀斯特生态 + 大数据 + AI” 等跨学科贵州特色课程。